188比分直播

图片

欢迎访问中共芜湖市委党校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思文苑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政治论断的理论内涵

发布时间:2022-05-24 10:56信息来源:市委党校 撰稿人:刘金峰 浏览量: 【字体: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明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表述内涵丰富、意义重大。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既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觉,又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亟需深入系统地学习和把握。

一、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扎根中国文化沃土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勤劳、智慧、勇敢的中国人民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天文历法等,为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的哲学思想、道德原则、民本理念等对周边国家产生深远影响。孔子等思想家享有世界声誉,他所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誉为道德黄金律,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认可。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曲阜时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观点,后又作出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论断。2017年,他强调指出:“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进步的养料,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文化根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生转化中提升和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我们既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又要有主动的文化自觉,努力实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高度统一。

二、因应时代发展需要  注重发掘精髓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既是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也是其始终充满活力的秘密所在。

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如,“朝闻道,夕死可矣”“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追求真理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奋斗精神等,这些精神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文化感染力、历史穿透力,是亿万中国人民虽历经磨难但仍奋勇向前的有力精神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基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一方面,强调要注重挖掘和阐发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另一方面,他强调要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他明确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丰富和拓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从而给中国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及时回答了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实践之问,进一步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坚持我党成功经验  持续做好结合文章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并且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共产党自觉地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密切相关。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阐述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并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之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持续书写了结合文章,并取得重要成果。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的历史特点和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原创新性的理论贡献,如,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提出中华民族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丰富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阐述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关系,提出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伟大构想等。

这些成果的取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使马克思主义从“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切实转化成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深化了全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性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续写了马克思主义新的灿烂篇章。

综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扎根中国文化沃土,因应时代发展需要、注重发掘精髓要义,坚持我党成功经验、持续做好结合文章,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把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理论中的中国”与“发展中的中国”贯通起来,把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理论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